查看原文
其他

知播·科学家访谈:张辰大师 | 2021首届环境与生态系统工程发展论坛精彩回顾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 2023-03-13


“2021首届环境与生态系统工程发展论坛”于9月3—5日在内蒙古包头市顺利举行。论坛由《环境工程》编审委员会策划组织,旨在更好地应对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行稳致远。

此次论坛依托工业建筑杂志社“知播·云上星光”知识服务项目,邀请了行业内多名院士专家做客直播间,帮助读者更多地了解国内外环境科学类领域的最新研究前沿和应用进展。

本期的“知播·云上星光:科学家访谈”邀请张辰大师,畅谈“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与实践”主题,寄语期刊发展。访谈由论坛组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穆云松主持。

张辰

《环境工程》副主编

张辰,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总工程师,住建部科技委城镇水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兼城市给水排水委员会主任,上海市住建委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主持设计上海污水治理二期工程、上海白龙港污水厂和污泥厌氧消化、上海石洞口和污泥干化焚烧、重庆鸡冠石污水处理厂、郑州新区污水处理厂等50多项重大市政工程,获得全国优秀设计金奖一项银奖两项。主编《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给水排水工程基本术语标准》等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12项。撰写了《污水厂设计》《污水厂改扩建设计》《城镇污水厂污泥厌氧消化工程设计与实践》等专著8部,发表论文100余篇。



主持人:

张大师您好,非常感谢您来参加“2021首届环境与生态系统工程发展论坛”。您是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也是本次论坛“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与实践”专题论坛的召集人,就海绵城市主题,想请您为我们分享一下您的真知灼见。


张辰大师

好的,非常感谢《环境工程》的邀请。作为副主编,为《环境工程》期刊,为“2021首届环境与生态系统工程发展”论坛做些工作是义不容辞的。尽管存在很多困难,但是我已经答应来参加《环境工程》期刊的论坛,就来到了包头,也是凸显我们对《环境工程》期刊和“首届环境与生态系统工程发展”论坛的重视。


此次论坛包含一个专题论坛“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与实践”。自2013年总书记提出海绵城市建设以来,我们做了一系列的工作,对海绵城市建设提出很多有决策性的意见。海绵城市不仅仅是把水留下来,还要把整个水生态建设好。所以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是我们一直所提倡的。曲久辉院士针对如何把环境和生态融合在一起,又提了很高的要求。其中海绵城市如何促进水生态的建设,也有很多可施展的空间。


主持人:

在“十三五”期间,我国的生态环境治理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特别是在水治理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很多水质的约束性指标都提前完成。在“十四五”期间,您认为海绵城市建设方面还有哪些重要的任务,还有哪些瓶颈问题需要解决?


张辰大师:

海绵城市的建设,首先是理念。海绵城市需要转变整个城市建设理念,转变传统的高速发展、高质量发展理念。所以海绵城市一下子说做了哪些工程,我是很反对的。

首先,每一个城市建设者都要树立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所以不仅仅是研究水环境的人,研究建筑的、道路的、绿化的人,同样都要树立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所以首先海绵城市是建设理念的转变。

第二,海绵城市是水环境治理的重要的举措。海绵城市建设有六字真言“渗、滞、蓄、净、用、排”,其中的“净”是在源头进行减污、控污是重要措施。源头减污、控污不仅仅依赖灰色的基础设施,也要通过绿色的基础设施,比如植草沟、生态花园、雨水花园、生态景观等,将面源污染源头较轻的污染,通过绿色的生态基础设施进行解决,这是污染消减的重要过程。这也是我们过去一直说的污染控制从源头开始,而不是从末端来控制。

第三,六字真言中的“排”,“排”就是要保证安全地排放。海绵城市建设,无论是国办还是住建部等部门,都是希望用规划来引领,也制定了一系列的目标。国办文件的规划是2020年20%的城市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2030年80%的城市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所以海绵城市的建设首先是转变理念,然后是源头减排和如何控污,再是如何做到安全地排放,这也是久久为功的事,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提出了海绵城市,明天、今年、明年就能够全面达到。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就像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城市建设变化很大;就像我们重视水污染控制工程,水环境有突飞猛进的进展。同样海绵城市建设也要树立这些理念,通过若干年的建设,一定会达到预期目标。


主持人:

在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您能展望一下在2030年,未来城市会是什么样的呢?


张辰大师:

关于未来城市,曲久辉院士和吴丰昌院士为我们描绘了很好的愿景,一个是环境和生态的高度融合,第二个是吴丰昌院士提到的宜居性地球。所以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的城市建设成就令世界刮目相看,但是其中也有短板,比如我国的地下设施。城市建设既要注重 “面子”,更要注重“里子”。所以,“里子”工程也要通过转变理念,加大投入,不断地去建设。相信到2030年,我国的基础设施,我们的“里子”会有很大变化,至少能够达到发达国家的建设水平。前几天(8月31日)住建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黄艳副部长对内涝防治体系做了展望,在“十四五”期间,住建部制定了目标,力争2025年基本形成较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


主持人:

您作为此次论坛的主要承办者之一,对这次论坛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您对“环境与生态系统工程发展论坛”的未来,有什么样的设想或者希冀吗?


张辰大师:

这个支持肯定是来自方方面面的支持。其实“首届环境与生态系统工程发展论坛”在曲久辉院士的带领下,已经把《环境工程》的目标、站位又提高了一步。我相信在论坛主席、编委会专家们的带领下,朝更好、更前沿的方向去努力,使环境与生态能够更加融合。因为今年的疫情缘故,有些专家只能在线上参会,希望将来能够在跨专业、交叉学科等方面实现更多的融合。今天上午我主持的时候也是这么说,我是读给排水工程的,后来是环境工程,现在叫环境与生态系统工程。所以我相信,通过“环境与生态系统工程发展论坛”的连续举办,大家对于生态环境系统的认识会不断地提高,引领我们整个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


主持人:

在您的关心关怀下,《环境工程》期刊在业内的认可度也在不断地提升。《环境工程》编辑部应该在哪些方面继续努力,更好地搭建专家学者们交流的平台,想请您提出一些宝贵的建议或期待。


张辰大师:

昨天参加了《环境工程》编审委员会第二次工作会议,杨颖芳社长作了工作汇报,自编委会成立三年来,《环境工程》期刊无论是从影响因子,还是整个社会的知名度,都有很大的提升,这是有数据来支撑的。更重要的一点,也是曲久辉院士所说:《环境工程》的各位编辑对环境工程的理解更深了一步。我相信通过《环境工程》编辑部和编委会的共同努力,会让《环境工程》期刊在行业核心期刊中的排名再次提升。



小编再次感谢读者对期刊和本次论坛的关注和大力支持!专访内容持续推出,敬请关注!


出版物

《环境工程》创刊于1982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教授曲久辉担任主编。《环境工程》已入选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ISTIC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等。

因为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不想错过环境工程的文章,请记得读完点一下“赞”“在看”,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

人生总会有遗漏,但是不要忘记点“在看”~

环保面前 没有旁观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